房车营地改个名字就叫研学营地,换个名头游玩、换个地儿学习,名不副实、学游“两张皮”现象的存在,导致参与研学旅游的学子、游客体验感不佳。研学旅游如何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融合?本文采访业界人士、专家学者谈精细融合的产品升级抓手和高质量发展建议。
1
问题
一些研学旅游跟传统旅游在内容方面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只是把带队人从导游换成了老师。纵观目前的研学旅游市场,各种“游而不学”或者干脆就把研学旅游等同于普通旅游以及“夏令营”“冬令营”的现象层出不穷。
解决办法
开启“教育+旅游”模式,把师生带入“跟着课本游中国、观世界”的行走大课堂,如世界遗产研学等。
遗产研学旅行“精细融合点”:
传统旅游式研学转向教育化研学
具体案例讲述人:贵州省遵义市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江继义
▲海龙屯研学基地
这几年,国家鼓励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这对我们来说是要求也是政策机遇。对于海龙屯这个世界遗产地来说,围绕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军事、考古价值,精心谋划打造世界遗产研学旅行基地,这是吸引大批中小学生、高等院校学子、科研院所高素质人才到此研学旅行的关键。走一条推动文脉传承与价值弘扬、增强文化自信的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
以世界遗产为内核,研之有物。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有着巍然屹立年之久的九大关口和米城墙等遗迹,考古发掘的1万余件出土文物等实物遗存,有近平方米的海龙屯文化展示馆,4间多功能文化展演室;还有着播州杨氏27代30世主播者年播州(古遵义)治理史等史实故事和文化板块。实物、文化、故事,这是海龙屯研学旅行的支撑。
▲苗族蜡染研学
▲拓印研学
▲印染研学
以地域文化为补充,学之有特。这要求注重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从教学到体验、从选题到成果展示,紧扣土司文化内核,而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课程,让传统的旅游性质研学转化为如今的考察探究式、体验式研学,真正实现从旅行到研学的跨越。具体到海龙屯,有苗族蜡染技术、传统砖瓦制作、黔北民居木匠工艺,以及海龙屯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修复整理、碑刻拓印等研学内容。
以文脉传承为宗旨,行之有效。研学旅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在校园以及书本外的新知和感悟。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孤峰耸峙的龙岩山巅,没有便捷的交通,学生来此研学旅行只能徒步攀爬,是建强体魄与锤炼意志的一次行旅,学生更能体会冷兵器时代古人的军事理念和智慧,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伟大,相信劳动方能创造奇迹,促进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良好品德的形成。
同时,海龙屯在构建研学体系时,搭建了智慧研学线上系统,为学生提供行前学习、行中记录、行后评价平台,让学生的研学有记录、有报告、看得见,为学校提供了研学的记录及数据分析支撑,为新中考、高考提供参考依据。智慧研学系统的搭建,有助于研学旅行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旅游式研学到教育化研学的重要转变和突破。
2
问题
当博物馆、科技馆变成研学点,日常普通的参观也成了“科普研学旅游”。目前大多数“科普研学游”并没有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制定研学旅行目标,有科普课程的研学旅游活动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化设计。
解决办法
制定具体的研学旅行课程计划,要有详尽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不仅要根据学段特点,开发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更要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多学科、多界别的有深度融合特征的课题式设计。
科普研学游“精细融合点”:
课题式研学、探究式旅行
具体案例讲述人: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科普游子自然教育创始人马庆宇
在我们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当中,“课题式研学、探究式旅行”是最主要的执行方式。我们紧密结合不同年级的教学大纲,把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作为拓展元素融入研学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观察问题——信息采集——动手研究——逻辑推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独特的旅行体验,还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了用科学研究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海湖研学活动
▲乌兰察布草原研学
云南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北海和青海两个湖泊组成。青海湖研学活动是寻找水下涌泉的位置。在这次研学活动中,科普游子的指导老师为来自北京的学生讲解了火山地质知识,梳理了岩石矿物含量与水环境变化的关系,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寻找水下涌泉的科考方案。最终,学生们分别乘坐5条船,在风光旖旎的火山口湖上沿着5条规划好的网格化线路行驶,每隔50米取一瓶水样并做标记。上岸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几十瓶写好编号的水质样品分别进行检测和记录。数据汇总之后,学生得到了一张覆盖整个水体酸碱度变化的平面图。因为从火山岩石中涌出的水酸度比较高,学生很快在图表中发现了一个数据显著不同于其他水域的峰值位置。从大城市远道而来的学生们看到了美丽的火山堰塞湖、体验了动手划船的快乐,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了火山地质学知识,学会了点线取样和科学制图,更令他们自豪的是完成了寻找水下泉眼位置的科考任务。这是我们“科普游子”将研学与旅行结合的事例之一,是一次非常经典的研学旅行活动。
我们认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关键是研学旅行的师资力量,拥有研学活动的专业研发和执行团队将是研学机构核心竞争力。
3
问题
研学旅行过程中,“走马观花”“旅行暴走”等现象并不少见。特别是历史文化类线路,缺乏沉浸式体验。实践的缺乏,导致参与研学旅游的学子并未真正参与其中,学习浮于表面。
解决办法
打造沉浸式研学游,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文创手段,通过文化氛围营造、互动式活动体验,提升历史文化研学的代入感、体验感。另一方面,研学不能停留于感官体验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沉浸在实践和互动的体验当中。
课程化研学游“精细融合点”:
“用文化把旅游做成教育”重在实践
具体案例讲述人:北京人生远足国际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传骅
我们从年开始配合学校进行“人生远足”校本课程实验。年研发打造了实践教育课程模式——“人生远足”课程化研学旅行,秉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人生即远足”“用文化把旅游做成教育”“把人生远足做成没有围墙、没有国界的学校”三大理念。
▲人生远足”课程化研学旅行走进邯郸
▲“励志黄山,博学徽州”研学旅游
如“励志黄山博学徽州”,是通过课前探究、课中观察、课后讨论等方式,在具有特色的徽文化研学基地,通过聆听、动手、交流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徽文化的内涵,了解黄山奇松怪石的地貌形成原因。“我到古都看殷墟”则是学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或动手活动,了解殷商文化、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我们在G20峰会期间为杭州市中小学生准备了《课程化研学旅行指导手册(江南版)》,涵盖了江南地区的多个研学旅行产品,后来又推出了徽州版、陕西版、安阳版、西北版。这些指导手册不是介绍文化场馆、景区资源,而是引导学生认知、认同、践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人、做事、与人相处;体验生活,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目前的实践体验还是不够充分的。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实践体验”功能的研究,加强对旅游与实践教育课程的重要关系、旅游企业在完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加强对旅游作为全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之一的研究。
专家观点
王学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
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树立正确导向。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促进研学旅游发展上形成合力,做好顶层设计,全力推动各地出台有针对性的研学旅游发展实施细则,加强研学旅游行业和地方标准化建设;在完善的教育法支持下,加强研学旅游的安全保障、明确正确导向;促进法律对研学旅行内容、学校资质、教师团队、旅行企业资质、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定具体审核要求。
学校层面:做好组织引导,培育课程体系。学校发挥在研学旅游中的组织引导作用,联合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家长、社区等开发设计研学旅游相关课程体系,研学旅游课程不只是走出校门这么简单,还要做到游、学兼备,并分学段、分年龄段设计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育专业型研学课程导师,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体验丰富、学研兼备的研学旅行基地,并建立起校长、旅行机构、老师、学生等多方反馈机制。
研学机构:营造良好情境,加强示范引领。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应联合学校创设情境,积极为学生开展研学旅游营造良好情境。秉承“快乐优先,深度体验为主”的原则,以户外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项目引导的方式,设置半结构化的学习活动。从氛围渲染、活动线路设计到活动场地、场景设计等进行合理设计打造,烘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氛围感和仪式感,让学生在交往互动过程中切身去感受、去体验,提升研学体验度。同时进一步发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基地研学旅游的情境体验、研学课程与线路设计、研学导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树立研学旅游项目示范标杆。
魏云(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院长):
研学的本质是教育,旅游是载体,研学市场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让教育与旅游从形式融合、粗放发展转向实质融合、精细发展。
从各行业的发展经验以及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趋势来看,平台经济将是促进研学市场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接学校、家长、研学基地以及研学服务机构的研学平台已经出现,但整体来看,研学平台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竞争激烈但头部企业尚不明显。平台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和拓展消费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学平台可以通过平台的市场机制,逐步培育一批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研学经营团队,由其开发高质量的研学课程、组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平台的信息机制,实现学校、家长、政府与企业的低成本沟通;通过平台的反馈评价机制,建立研学项目的评价体系,促进研学项目、研学基地的优胜劣汰,建立第三方课程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机制,打通上下游资源,健全配套综合服务,完善研学全产业链条。
刘爱利(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要想实现研学旅游的高质量、精细化发展,必须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