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个由25位跨学科杰出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发出警告,人类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地球生态系统10个至关重要组成部分的极限或阈值。
他们报告称,最直接的危机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氮污染,这几项均已超过可持续的变化速率。他们警告,我们不能逾越的其他界线还有平流层臭氧消耗、海洋酸化、全球淡水使用和化学污染。
我们要审视自身的生活方式,需要采取新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星球。为我们集体对地球的影响而自鸣得意,这不再是一种安全的态度。
我们面临的持久挑战
现在全世界大约有70亿人,每年增加约万人。尽管人口学家指出,大多数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的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变得更低,但是据目前的趋势预测,到年,世界人口仍将达到80亿至亿之间。
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令人担忧,将使我们面临的许多其他问题复杂化。
好消息和坏消息:全球范围内人口继续增长,但增长率已下降。有些国家人口已低于每个妇女两个儿女的替换率
1
气候变化
大气圈一直在吸收近地面的热量,这就是为什么那里比太空温暖。不过,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开垦农田和养殖反刍动物等人类活动,已经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
这些都是气候变化的证据:
温度升高
高山冰川快速后退
企鹅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气候变化已导致许多物种分布区发生变化和种群衰退。许多地区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严重干旱和热浪,而其他地区却很可能经常遭受水灾。正在消失的高山冰川和雪原威胁着美国西部和亚洲许多地区人们所仰仗的淡水供应。
据预测,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升高,北半球冬季尤其明显
加拿大环境部前任部长大卫·安德森(DavidAnderson)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比恐怖主义更大的威胁,因为它迫使千百万人背井离乡,造成经济和社会灾难。
2
饥馑
20世纪全球粮食增产的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但是因为粮食资源分配不均,饥馑仍然是一个长期问题。同时,据土壤学家报告,大约2/3的农用地出现了退化的迹象。
能否找到获得生产所需的粮食的同时又不造成环境退化的途径?能否更公平地分配粮食?在这个粮食“过剩”的世界,目前仍超过8.5亿人长期营养不良,至少有6亿人因气候、政治或战争的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
3
清洁的饮用水
水极可能是21世纪最关键的资源。至少有1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两倍于此的人口没有安装足够的卫生设备。
加纳村庄的供水
水污染每年导致超过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5岁以下的儿童。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需水量超过供水量的国家,联合国预测,到年,将有3/4的人口可能生活在这样的境况中。
很多河流污染严重,以致难以利用。虽然近年来政府花费数十亿人民币用来治理,但被丢弃的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数量仍然居高不下
4
能源
在未来的环境问题中,如何获取和使用能源很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工业化国家中,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提供的能量约占消耗总能量的80%。
然而,这些燃料的供应正在减少,同时,获取和使用这些燃料导致相关的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矿业伤害、海运事故、地缘政治,也可能限制着我们对剩余储量的处理。
加纳的一处木炭市场。薪柴和木炭为全世界几十亿人提供主要燃料。毁林导致野生动物灭绝和水土流失
更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源及其保护资源,如果结合一定的技术,就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清洁的能源和对环境破坏性较小的选择。
高能效住宅能显著降低能源成本。老旧建筑物也能加入许多功能。从设计就开始采用节能构件的建筑物能节省更多的钱
5
空气质量
很多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严重变差。以南亚为例,卫星影像最近显示,一条厚达3千米的由灰尘、酸性物质、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毒霾,全年大部分时间覆盖整个印度次大陆。
北卡罗来纳州的米切尔山的香脂冷杉林被酸雨、害虫和其他破坏性因素杀死
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PaulCrutzen)估计,每年至少有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引发的疾病。据联合国推算,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不包括二氧化碳和扬尘)超过20亿吨。
年,平流层臭氧被消耗的面积覆盖了平方千米的区域,比整个南极大陆的面积还要大。尽管CFCs的产量正在减少,但这仍然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面积
6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生物学家指出,生境破坏、过度开发、污染、外来生物引进等因素正在消灭许多物种,其速率堪比以恐龙时代终结为标志的大灭绝。
包括海洋物种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已有多个物种在20世纪消失,至少00个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其中包括约一半的灵长类和淡水鱼类,以及10%的植物种。全世界包括大型猫科动物在内的顶级捕食者尤其稀少,而且陷于濒危的境地。
年,英国一项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鸟类和蝴蝶种群在过去20年中减少了50%~75%。引进农业之前存在的森林至少有一半已经被清除,作为许多物种栖息地的多样“原始林”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次生林或单一树种的人工林。
一对旅鸽的剥制标本。该物种最后一个成员于年死于辛辛那提动物园
7
海洋资源
海洋是许多人无可替代的食物来源。发展中国家中有超过10亿人以海产品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但是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商业性渔业目前正急剧衰落。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已知的种鱼类有3/4以上被捕捞殆尽或急需更好的管理。加拿大研究者估计,包括蓝鳍金枪鱼、马林鱼(四腮旗鱼)、剑鱼、鲨鱼、鳕鱼和大比目鱼在内的大型捕食者,已近九成被人类作为捕捞对象。
过度捕捞
与此同时,尽管有这些没完没了的危机,但是也存在希望的迹象。几乎各地的人口增长都在放慢。新技术提供了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可能满足我们的全部能源需求。保护与节约措施正在减少对能源、水、土壤和其他其他各种物料的浪费。
各地区与各国都在减少碳排放,较好的公共卫生条件结合饮食情况,改善,显著地增加了世界范围内儿童的成活率。
公民行动正在帮助改善环境状况。年,美国学生领导的小组“行动起来”组织了起示威活动,要求采取行动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其后继者,名为“.org”的小组发起了几千次附加的集会和协作小组活动,并在个国家采取实际行为参与全球变化方面的工作。
虽然许多人生活富裕,但仍有超过14亿人缺少粮食、住房、清洁用水、卫生设备、教育、医药和为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其他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需求的不仅是人道主义,也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根本
所有这些事件表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关心自己的社区,并有帮助人类及其他物种生存的愿望。
为此我们需要学习环境的科学。
来源:后浪
《环境的科学:全彩插图第6版》
未来两天近海预报
预计明天,
渤海、黄海北部有1到1.5米的轻浪到中浪;
黄海南部有1.3到2米的中浪;
东海北部有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区;
东海南部、钓鱼岛附近海域有3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区;
受今年第19号台风“天鹅”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南海北部和中西部、巴士海峡有4到5.8米的巨浪区;
南海中东部、南部有2到3.5米的中浪到大浪区。
预计后天,
渤海将生成新的大浪区,浪高1.8到2.8米;
东海北部的大浪区减弱消失;
东海南部、钓鱼岛附近海域、台湾海峡的大浪区维持,浪高2.5到3.5米;
受今年第19号台风“天鹅”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南海北部和中西部、巴士海峡的大浪区维持,浪高3到4.5米;
南海中东部和南部的大浪区维持,浪高2到3米;
受今年第20号台风“艾莎尼”的影响,
台湾以东洋面和巴士海峡的大浪区维持,浪高3到5米。
11月3日~11月7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报
明日滨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况
预计明天,
平潭、三亚海域有大浪,风浪偏大不适宜滨海休闲;
大连海域有轻浪,厦门海域是中浪,受海面风力偏大影响,也都不适宜滨海休闲观光;
我国其他沿岸海域都是轻浪或中浪,海况优良,均适宜滨海休闲观光。
我国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连;Ⅱ天津;Ⅲ青岛;Ⅳ连云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厦门;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亚。
02
主要航线海况
预计明天,
三亚至西沙北礁航线有巨浪,不适宜乘船旅行;
厦门至金门航线有大浪,风浪较大,乘船出行要注意预防晕船;
我国近海其他旅游航线均为中浪,乘船舒适度为二级。
我国主要旅行航线包含:
①大连-烟台;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厦门-金门;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亚-西沙北礁航线。
乘船舒适度分为五级:
一级:海面状况极佳,非常适宜乘船旅行;
二级:海面状况优良,适宜乘船旅行;
三级:海面状况良好,较适宜乘船旅行;
四级:海面状况较差,基本适宜乘船旅行;
五级:涌浪偏大,不适宜乘船旅行。
03
美丽海岛海域海况
预计明天,
永兴岛附近海域有5米的巨浪,钓鱼岛附近海域有3.8米的大浪,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黄岩岛、永暑礁附近海域有2.5~3.4米的大浪,南麂岛、海陵岛附近海域有2.1~2.2米的中浪,以上海岛均不适宜乘船旅行;
洞头岛、嵛山岛、南三岛、东海岛附近海域有2米的中浪,嵊泗列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附近海域有1.8~1.9米的中浪,岱山岛附近海域有1.6米的中浪,这些海岛较适宜乘船出行和游玩;
我国其他各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美丽海岛是指以下的35个海岛: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上图中的照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