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最好的资源在县域,最富潜力的增长点在县域。近年来,我区以县域为突破口,一手抓特色旅游名县创建,一手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形成了县域旅游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
年,全区58个“双创”单位接待国内外游客5.51亿人次,同比增长26.26%,实现旅游总消费.33亿元,同比增长32.86%。通过“双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八桂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01.品牌创建精彩纷呈
围绕“双创”工作,我区深入推动县域旅游转型升级,通过挖掘特色、提升旅游品牌价值、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打响县域旅游品牌,形成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资源八角寨咬定“山水”不放松。阳朔秀甲天下,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早在年,阳朔就荣获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称号,年又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几年来,阳朔通过“双创”,推动全县由“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转型。年,阳朔成功晋升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阳朔的坚持和努力,使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休闲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自年以来,阳朔一直是广西入境过夜旅游的最大目的地。-年,阳朔国际旅游外汇消费由3.27亿美元增长到4.57亿美元,增幅39.8%,成为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标杆。
立根“民俗”求发展。金秀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瑶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县。依托多彩的民俗文化,金秀大力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旅游发展之路,年,金秀被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同年11月,又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资格。
几年来,金秀以打造“百里瑶寨风情画廊”为纽带,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国家A级景区增至7个,乡村旅游区增至4个,特色博物馆增至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增至5个,广西传统村落增至21个。年,金秀也成功入列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响“圣堂仙境,生态瑶都”新品牌。
“双创”单位已成为县域旅游高速发展的“新势力”。《年广西县域旅游经济分析报告》显示,全区58个“双创”样本单位的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消费、旅游总人数以及旅游总消费占个县(市、区)的百分比均大于60%,这些“新势力”在广西县域旅游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品牌越打越响。
“年是广西县域旅游品牌创建丰收之年。”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阳朔和金秀晋升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外,北海市成为全区首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还诞生了6个(县级)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区还新评定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40家,全区4A级景区数量达到家。
02.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文旅融合,是国家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我区立足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边关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资源、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等领域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
《花山》实景演出唤醒历史文化,辉映山水景观。桂林山水人尽皆知,但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却长期被忽视。为此,桂林市委、市政府发出“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的强音,对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努力推动国际旅游胜地转型升级。
几年来,桂林引进实施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宋城演艺、地中海俱乐部、益田西街等一大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引领产业走向的高端文旅融合项目,投资规模之大、重大项目之多前所未有,开创了桂林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通过重建逍遥楼,建成正阳东西巷、王城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街区、‘一院两馆’等一批文旅融合标志性项目,桂林的文化休闲品位更加凸显了。”外地游客康先生说。
彰显红色文化,映照游客心灵。年,我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果丰硕。
年是百色起义90周年。为展示百色起义所蕴含的历史意义,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百色市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百色起义纪念园升级发展,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综合服务区、景观提升、景区环路、星级厕所等重点工程。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也因此脱胎换骨,获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踏访先烈足迹,感受红色脉动!”作为广西首个红色主题5A级旅游景区的百色起义纪念园,已成为广大游客接受精神洗礼的热点景区。年,该园所在的右江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节节攀升,同比分别增长34.67%和35.8%。
通过推动文化元素全面融入旅游各个环节,我区还打造了诸如宁明花山岩画、三江程阳八寨、龙胜黄洛瑶寨、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一批文化旅游新地标,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03.旅游扶贫百花齐放
通过“双创”促进旅游扶贫,已成为我区各创建单位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常态。各创建单位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资金帮扶等多种形式,让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靖西鹅泉位于靖西市区南部约6公里的鹅泉村,青山环绕、田园如画,村内拥有西南三大名泉之一——鹅泉。近年来,通过景区发展带动,周边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慢慢富裕起来。
据靖西市新发展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双创”契机,靖西加大对鹅泉村的开发建设,先后投入多万元,开展村部念安屯民居立面与河岸风貌改造、巷道硬化、青石板道路铺设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新建登山步道、入口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修缮荷花步道、改造浮桥,实施绿化美化等景观提升工程。
年底,鹅泉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景区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和参与旅游经营等方式,让一些贫困户在景区从事保洁、花卉种植等工作,每月有多元收入。景区大力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政府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年扶持村民建起36家农家乐、12家民宿,随着游客量不断增加,农家乐和民宿日益红火。
昭平县马圣村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但茶山资源丰富。当地政府以茶旅融合为突破口,帮助马圣村申报自治区重点旅游扶贫村屯,从旅游专项资金中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茶园以茶文化为主题打造国家3A级景区,将茶产业往观光休闲农业方向延伸,融茶业种植、加工、旅游、服务和文化产业为一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茶旅融合,马圣村目前已解决周边千余名农民就业问题。
百花齐放春满园。上林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推出“四扶一共享促五变”旅游扶贫模式,助万名贫困户脱贫;龙胜各族自治县依托旅游产业带动超过40%的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凌云县推出的“文化+旅游+扶贫”模式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强大助力;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加快促进贫困户脱贫;田阳县带动村民推出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04.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关乎百姓生活幸福,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区针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趋势,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提高有效供给,形成了多元化的新业态,推动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三江程阳八寨为集中展现“双创”工作成果,去年9月22-24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南宁市政府共同举办了“广西人游广西·年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活动。大集市以“展示+活动+促销”的形式,整合广西6家旅游行业协会、吸引家文旅企业参与,接待游客约2.7万人次。大集市还汇集推出广西文化旅游系列促销优惠措施项,带动旅游扶贫特产及旅游线路产品销售,有效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潜力。
“大集市覆盖范围广、优惠活动多,着力打造‘一站式’文化旅游消费大卖场,很有吸引力。”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对大集市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广西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经济产业,夜间旅游如火如荼。
目前,广西的夜游项目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船游类,以夜游桂林两江四湖、夜游柳江、夜游邕江为代表;二是演出类,有阳朔的“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宁明的“花山”,三江的“坐妹”等;三是街巷古镇类,如桂林东西巷、阳朔西街、南宁三街两巷等。
位于广西北海市区南部的侨港镇,毗邻银滩景区。北海旅游业日益红火,侨港借势打造海滨特色旅游小镇,很多渔民也转型开店经商,炒螺、糖水、虾饼、春卷等特色饮食成为当地的招牌,众多游客对独具特色的“侨港之夜”流连忘返。
田阳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故乡,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田阳依托便捷的交通和毗邻巴马、靖西以及邻近云南、贵州的优势,全力建设田州古城,将当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变成可观赏、可参与、可体验的景区活动和旅游产品,打造“桂西旅游夜归地”。目前,仅田州古城的年商业总营业额就超过万元。可以说,“夜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道新的风景线。
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8.76亿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旅游总消费.44亿元,同比增长34.4%。
58个“双创”单位旅游总消费,年为.36亿元,年为.33亿元,3年增加.97亿元,增长率.71%。
年,58个“双创”单位4项旅游经济数据(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入境过夜游客数、国际美元消费)全区占比在62.47%-73.88%之间,“双创”单位的入境游客数和消费量全区占比均达到73%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