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果戈理
当你在北海的街巷穿梭,
可有听见老建筑的喃喃低语?
时光回到19世纪中叶,英国、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比利时等西方国家纷至沓来,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北海当时的郊区大兴土木,陆续建起了一座座西洋建筑,就是这一批西洋建筑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我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开放史等领域的历史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文物景观。年6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
一座座伫立北海老城区的近代建筑,在像一个历经世事的老者,沉默着,包容着,汇聚着中西文化的糅合,北部湾凌冽的海风吹拂着它沧桑的躯体,汹涌的海浪磨圆他的棱角,就这样屹立在那里,十年,一百年,吸收了无数的故事,然后再讲给你听。
北海老街形成于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
北海老城景区供图
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北海老城景区供图
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北海老城景区供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海路仍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渔具船件、干鲜海货、禽畜茶叶、苏杭绸缎等等,应有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由于保存还算完好,历史与建筑学家们将它誉为“近代建筑的年鉴”。
因城市建设需要,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年10月2日至3日,北海市将英国领事馆旧址往东北方向成功平移55.8米。(图片来源:《北海图录》)
年英国第一个在北海租用民房建立领事馆。年建馆,为二层券廊式西洋建筑。砖木结构、西向、建筑面积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平方米。周围大树成荫。其环境风貌保存得最好。该领事馆是中英《烟台条约》的物证。年10月2日至3日,因改造解放路工程需要,北海市将英国领事馆旧址往东北方向平移55.8米。
英国领事馆是北海近代建筑中的代表建筑,见证了北海近代被迫开放的历史,也是北海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英国领事馆旧址已作为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馆内通过展出外国驻北海领事馆的设立、领事馆的业务活动、领事馆对北海的影响、外国人在北海的生活以及国内目前现存的部分近代英国领事馆的概况等内容的相关大量珍贵文物图文资料,来展示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的那段历史。
法国在北海建领事馆时间仅次于英国,建于年,它还兼管东兴领事业务,葡萄牙国之商务及办学、办医等事务。该馆原为一层券廊式的西洋建筑,平面呈“凹”形,建筑面积平方米,年使用单位按原貌加建第二层,装修成高级客房。过去许多外宾和中央首长曾在该楼住过,年11月22日至23日江总书记曾下榻在该楼。
法国领事署原貌的老照片。
法国领事馆是外国驻北海时间最长的领事馆,从年建馆至年撤出,历时64年。法国领事馆撤出之后,法国领事馆经历过多次改名:年原法国领事馆被改建成两层的迎宾楼;年北海辟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该楼更名为北海饭店;年又更名为北海迎宾馆,经改建的原法国领事馆叫“五号楼”。由于法国领事馆旧址环境优美,室内冬暖夏凉,设施齐全,非常适合做休养所和宾馆,曾接待过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中国领导人。(摘自北海日报)
法国领事馆的现状。姚浩燕摄
年德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机构,于年撤出,历时23年。当时在航运和商贸方面,德国商船在北海的活动最为频繁。在建立德国领事馆之前,所有德国通商事务,由英领事代办,年德领事来驻,暂借税务司公馆办公。
年建立领事馆,为二层券廊式西洋建筑,砖木结构,四面坡瓦顶,建筑面积平方米。有长达20米的弧形台阶,是北海所有西洋建筑群中设计较为漂亮的西洋建筑之一。
北海海关,解放前称北海关。是广西“四大关”中最早建立的海关。因海关大权操纵在洋人手里,故又称洋关。洋关大楼建于年,从年至年的50年间,关税收入就达多万关平银两。这些关税全部上缴作为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当时北海关名义上是清政府所设,实际上是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的工具。现存旧址位于市海关大院内,是一座边长为18米的方形西洋建筑,高三层。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
年5月,北海近代海关历史陈列馆建设选址北海关大楼旧址并开工建设,项目将以北海关大楼旧址为载体,建成为一处集历史、文化、鉴赏于一体的陈列馆,通过展览海关相关历史文物介绍近代北海关的发展史。
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后,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眷属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的需要,同年附设“海关寄信局”。
大清邮政分局老照片。
光绪22年(年),北海开办“大清邮政”。年,北海海关寄信局升为邮政分局,借用洋关作办公用房,仍由税务司兼任邮政司事。光绪29年(年),北海邮政分局升为邮界总局,为全国35个邮界总局之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大清邮政分局之一。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是北海开放历史的见证,是目前广西尚存历史最长、建设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邮政局旧址。现已在其旧址上建立的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馆内现存相关文物多件、图片40多幅,通过文字描述和珍贵的图片、实体文物讲述了北海邮政的历史与变迁、北海在清朝时期的邮政历史,以及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时期北海邮政举步维艰的营业历史。
位于涠洲岛盛塘村的天主堂,是清末“雷廉”地区一座最为宏伟的教堂,也是解放前钦雷廉地区最早的天主堂。它的建造与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法国人有机会上岛传教有关。同治八年(年),法国天主教会在盛塘村,历时十年建造了天主堂。
建筑面积平方米,高21米,南向,建筑材料主要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火山灰块石和珊瑚石等砌筑墙体,是艺术上较为完美又具有特色的建筑,附属建筑有修道院、学校、医院、育婴堂等。这是一座具有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哥特式教堂”,教堂的顶端有许多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有着随时“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堪称别具一格。该天主堂是近代法国天主教传入北海地区的历史见证物,现由涠洲天主教爱国会管理。
在北海现存的近代建筑远不止这些,从长长的骑楼老街到历久弥新的领事馆建筑,从北海老城区到隔海相望的涠洲岛,一座座、一栋栋,都在诉说着那沉淀百年沧桑的蓝海记忆。
这些承载着北海历史与文脉的老建筑正在蜕变,为文化北海注入更多的活力与魅力。
▍出品:北海市旅游文体局新媒体部
▍图片: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