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冯家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案例
一
案例背景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三面环海,其中全长16.9公里的冯家江自北向南贯穿主城区,是城区内的最大水系和主要排涝河道。冯家江流域原有个雨污直排口、亩虾塘、24个养殖场,大量的污水和养殖废水排入江中,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容量超载、湿地生态系统衰退,直接影响了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金海湾红树林区域的水质和环境,严重威胁下游入海口区域生态安全。
年开始,北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树林保护好”“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的指示要求,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启动了冯家江流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工作,以“生态恢复、治污护湿、造林护林”为主线,建设冯家江滨海湿地,以统一规划管控和土地储备为抓手,系统改善片区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创新产业,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二
具体做法
一是顺应自然地理格局,基于自然理念开展修复治理。北海市坚持各类自然要素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开展冯家江流域修复治理。恢复自然原貌,在冯家江上中游段拆除两岸违章建筑和坑塘水泥护砌,开展退塘还湿、还林和还滩,引入有利于改善水质的黄菖蒲、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沿岸种植本地玉蕊、黄槿等半红树植物和南方碱蓬、草海桐等滨海耐盐植物,将污染严重的虾塘、养殖场逐步恢复为兼具洪水调蓄、截污净化等功能的湿地和浅滩生态系统;在接近入海口的局部区域,种植本地适生的棕榈科植物,形成耐盐碱、抗台风、抗菌的植物群落。推动治污护江,对流域内污染严重区域进行清淤,清除受污染淤泥54万立方米;建设大冠沙再生水厂,沿江铺设27.7公里截污管道和18公里补水管道,对截污管道汇集的污水进行再生处理后,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并循环净化,逐步控制流域内点源和面源污染。推动岸线联通,在入海口区域开展退堤退岸还滩,去除原有硬化护砌,实现银滩公园和海滩公园的沙滩联通,恢复形成完整海滩形态,提高海岸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增加水陆交换面积,新增鸟类觅食栖息“洲岛”,营造人、鸟、海、江和谐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开展红树林保育和修复,增加生物多样性。立法保护,严格执行年12月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将生长红树林的滩涂、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划定冯家江湿地保护保育区亩,约占总面积的47%,对流域内红树林及各类野生动植物实行严格保护。封滩育林,在红树林洲滩设置禁入区,规范入海口、滩涂及浅海区域的旅游活动管理,调整和限制部分旅游线路,让红树林自然恢复、正向演替,保障生物栖息及迁徙网络系统的完备性。科学造林,对部分退化的红树林群落进行治理,在宜林区种植或补植白骨壤、秋茄树等本地红树物种,并采取清除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促进红树林群落保育修复;将鸟类、底栖生物生存环境纳入恢复目标,从单纯的植被恢复扩展为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恢复,增加湿地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是统一规划管控和土地储备,系统改善人居环境。北海市按照发展“绿色生态带”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冯家江及周边地区的综合保护和开发。统一规划管控,将冯家江及两侧绿地区域整体划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别用途区,上游河流水库管理范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布局。统一土地储备,对冯家江湿地公园周边、冯家江以东片区等多亩土地进行统一收储,在进行土地前期开发的同时,注重片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增强生态产品的储备和供给能力。建设生态、文化、景观共享区,按照城市景观“不在近郊、就在身边”的定位,在冯家江流域合理利用区设置观鸟屋、滨水栈道、观景平台等游憩空间,打造冯家江十六景;提炼湿地文化、红树林文化、海丝文化等文化符号,建设湿地科普教育区,打造近海与海岸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基地;打造开放性城市公共绿地,连通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金海湾红树林旅游区、三街文化历史街区等东西新旧城区重要旅游资源,使冯家江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与周边城市功能互通共融。
四是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发展,释放生态产品综合效益。以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点,以冯家江两岸为带,北海市将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叠加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形成了国际高星级酒店群、科技企业群和金融企业群,着力发展以生态居住、休闲旅游、商业酒店、科技金融等为主导的商务区和向海金融产业区,带动了区域资源升值和绿色产业发展,释放了生态产品综合效益。
三
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提升,形成了贯穿城区的“生态绿廊”。经过自然恢复和系统治理,冯家江流域保留了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的自然地理格局,水质净化能力得到提升,原来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的冯家江已经全面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成片红树林沿着海岸线生长,为鸟类、底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增强了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冯家江流域内分布有17种红树植物,鸟类由年的种增加到种,沙虫等底栖生物种类由66种增加到种,多次观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以及黑翅鸢、褐翅鸦鹃等1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真正建成了“潮起潮落皆绿意”的生态绿廊。
二是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形成了惠及市民的“民生绿廊”。冯家江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让“水清岸绿、红树成荫、白鹭翩翩”变成北海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了我国南部沿海“库塘—河流—近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每年吸引入园人数达到30万人次,实现了生态安全、生态文化、生态景观的综合提升,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冯家江生态环境的净化,进一步提升了银滩的景观沙滩整体质量,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滩景区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收入仍然逐年增加,年前十个月旅游人数达到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是年全年旅游人数的2.1倍、旅游收入的2.3倍。
三是生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绿廊”。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打响了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这张“生态牌”,生态环境的公共价值得到极大彰显,带动了冯家江片区酒店、金融、科技等产业的综合发展,近3年共吸引多家金融、科技、商务、服务类企业落户,累计营业收入亿元、税收贡献12.52亿元。随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的结构转型,冯家江片区从土地资源的单一储备向“资源+生态产品”共同储备转变,并通过土地增值、高端服务产业发展等载体,生态产品的价值逐步显化和外溢,年以来片区土地储备和综合开发的收益为64.5亿元,实现了财政资金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