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北京时间12月8日晚,天空上演了“火星冲日”奇观,日一地一火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家住郑州的小明同学观察到橘红色的火星与满月近距离相伴相映。据此完成1~3题。
1.当晚“火星冲日”奇观上演时,太阳、地球、月球、火星的相对位置最有可能是
ABCD
解析: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成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根据材料中这句话:“橘红色的火星与满月近距离相伴相映”说明月球和火星再地球的同一侧。故选A。
2.除地球外,八大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是
A.水星B.金星C.木星D.土星
解析:本题考查八大行星位置的排序。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家住成都的小华同学在8日晚并未能看到“火星冲日”奇观,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A.还未形成满月B.天气状况不佳
C.距离火星较远D.夜晚时间太短
解析:满月时,看不到月亮,那应该是天气原因,云层挡住了月光。
年11月11日,我国的太阳综合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拍到太阳表面有一个耀眼的亮斑。据此完成4~5题。
4.该亮斑最有可能出现在图示的
A.太阳内部B.①层C.②层D.③层
5.亮斑出现期间,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寒潮爆发B.沙尘弥漫C.磁场消失D.网络中断
解析:第4题考查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死记硬背不一定做出这道题,需要与图相结合。第5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化石是岩层中保存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遗体或遗迹,是判断地层新老的重要指示物。表1示意四类生物都曾在地球上盛极一时,并留下了大量化石。据此完成6~7题。
6.某同学在地质博物馆看到了4个含有上述生物化石的岩层标本:①含有银杏叶化石的岩层②同时含有翼龙和菊石化石的岩层③含有翼龙类化石的岩层④含有角石化石的岩层。其中
A.①岩层的形成一定早于③岩层B.②岩层形成时间最晚
C.③岩层的形成一定早于①岩层D.④岩层形成时间最早
解析:化石岩层出现的时间段是物种从出现到消失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的某一个时间点都可能形成化石。
7.最不可能与中生代(距今约2.5-0.65亿年)含煤地层属于同一年代的是
A.含角石类化石的地层B.含菊石类化石的地层
C.含银杏类化石的地层D.含翼龙类化石的地层
解析:3.4亿年前,开始形成银杏树,可能开始形成煤层,3.4亿年以来的生物都可能与含煤层形成于同一年代。本题考查根据不同生物出现和消亡的时间段,找它们之间重合或没有交集的时间段,是地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的结合。
图1为地表以上30km内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规律示意图,图示四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纬度以及全球平均状况。据此完成8~10题。
8.大气层中最靠近地表的是
A.电离层B.平流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
9.图示曲线表示热带地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由图可知,民航客机安全飞行的最佳高度随纬度升高
A.升高B.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解析:第8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第9题,考查的是不同温度带的气温和不同温度带的对流层的厚度。
第10题,还是考查的是不同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的问题。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合成纤维织物结合橡胶保护层制成的封闭状坝袋,通过充排水(气)形成的袋式挡水坝。一般坝高1-2米,坝顶可以溢流。图2为某河流橡胶坝水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在该河流建设橡胶坝会
A.增大径流B.减少蒸发C.增加下渗D.减少降水
12.橡胶坝水库的功能当中最弱的可能是
A.发电B.防洪C.灌溉D.旅游
13.与常规混凝土高坝相比,橡胶坝
A.经济效益更高B.建设周期更长
C.生态破坏更小D.使用年限更久
解析:第11题,橡胶坝相当于水坝,橡胶坝的上游会形成小型水库。
解析:第12题,实际当中,因为橡胶坝形成的水库很小,没有因为橡胶坝的水库修建而建发电站的。
第13题,考查橡胶坝的好处。
图3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随着纬度升高,表层海水盐度
A.升高B.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解析: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表层海水指深度0米的地方。
15.导致低纬度海区和中纬度海区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洋流D.径流
16.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蒸发微弱B.降水丰富C.风力强劲D.极昼多发
解析:第15题,考查影响盐度高低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影响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不同。
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全球首座商用海浪发电厂LIMPET海浪发电厂(外观和原理示意见图4)位于苏格兰西海岸的艾莱依岛,于年的开始发电。该发电厂面向大海的一侧有一部分水下建筑。海浪涌入时,结构内的水位上升并压缩空气,上升的水通过一个涡轮并推动它旋转,产生电力。海浪后退时,水位下降,涡轮重新吸入空气,推动涡轮机继续旋转,再次产生电力。其能量转化过程为:海浪带动气压变化再带动涡轮机旋转进而产生电能。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类发电厂的能量主要来自
A.海面强风B.海底地震C.水下滑坡D.天体引力
18.与太阳能发电相比,海浪发电的优势是
A.清洁且可再生B.发电相对稳定C.能量分布广泛D.能量损失较低
解析:第18题,考查海浪形成的原因。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我国第三大岛和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多年来,崇明岛的形状一直在变化,但它从未停止“生长”,直到今天,它还在以每年百余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图5)。据此完成19~21题。
19.形成崇明岛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堆积D.风力堆积
20.据图推断,多年来崇明岛东滩海岸线扩展最快的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
21.年后崇明岛东滩扩展速度明显减缓,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长江径流量增加B.长江上游植被恢复C.海平面大幅下降D.长三角地区地壳抬升
解析:第19题,考查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第20题,考查的是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冲刷右岸,堆积左岸。
第21题,考查三角洲泥沙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减少,植被恢复。
某中学研学小组到我国西北某低山区开展研学活动,四个小组分别在甲、乙、丙、丁处展开植被调查。图6为该区域等高线简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区域的山顶M与河谷最低处高差可能为
A.mB.mC.mD.m
23.甲、乙、丙、丁四处的研学小组能够互相对望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解析:第22题,考查的是高度差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距是米,山顶的高度为—米之间,河流最低处0—米之间,二者的高度范围为:最大-最小的差为极大值;-0=米,“最小”-“最大”为极小值。-=米,所以该区域的山顶M与河谷最低处高差米至米。
第23题,考查的是凸坡和凹坡,凹坡可视,凸坡不可视。从高处到低处,等高线先密后疏的是凹坡,凹坡下部为缓坡,上部为陡坡,可视;从高处到低处,先疏后密的是凸坡,凸坡上部缓,下部陡,不可视;山顶的两侧不可视;山脊的两侧不可视,山谷的两侧可视。
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比50%~65%)。图7为不同地形下典型土壤的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与高地土壤相比,低地土壤
A.有机质层更深厚B.腐殖质层更深厚C.母质层埋深更浅D.垂直分层更复杂
解析:第24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5.与排水不良的草地相比,沼地土壤缺失腐殖质层的原因是
A.植被较少B.水温较低C.微生物少D.淋洗强烈
解析:第25题,根据材料中“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可知,腐殖质的形成原因。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0多座高度在4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图8为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示意图和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导致保和岛当地植被与“巧克力山”植被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低差异B.降水多寡差异C.光强强弱差异D.土层厚薄差异
27.观赏“巧克力山”的最佳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5月C.9月D.11月
解析:第26题,“巧克力山”海拔较低,垂直带谱不明显。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被不同的原因从气候之外的因素去寻找。
第27题,“巧克力山”形成的原因是草类枯黄造成的。气温高,降水最少的月份即是。
海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洋藻类,适合生长在水温适宜、盐度适中、风浪较小的近岸海区。我国的传统海带养殖区主要集中在36°N以北海区,后经育种技术及养殖技术的改良,海带养殖区向南扩展到26°N附近的沿海(图9)。据此完成28~30题。
28.我国传统海带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北方海区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北方海区
A.水温低B.盐度高C.风浪小D.污染轻
29.年4月,福建部分地区接连暴雨,连江县某养殖区的海带出现大面积腐烂。该养殖区海带腐烂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光照不足B.水温降低C.盐度降低D.风浪太大
30.福建定海湾海带养殖区应对此类灾害最可行的措施是
A.海面架设人造光源B.将养殖区向南部海区转移
C.在敖江修建拦水坝D.在养殖区外海修建防波堤
解析:第28题,考查的是海带分布在北方海区的原因,南北方向上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温度。
第29题,接连暴雨,会导致海水盐度过低。改变了海带的生活环境。
第30题,在敖江修建拦水坝,可以改变河水进入大海的时间和水量。避开海带生长期排放。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各种人类活动集中在城区,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造成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异。图10为某城市中心地带与周围郊区的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分布示意图。
(1)、说出图示中心城区与周围郊区的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环流的现象及形成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从下垫面、热源、保温、散热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4分)差异:中心城区温度高于郊区。(1分)
原因:中心城区植被覆盖率低,地面以水泥、沥青、砖石等硬化路面为主,升温更快;中心城区人口密集,车辆较多,排放大量废热;城区排放的污染物多,保温作用强;建筑物高大密集,不宜散热。(任答3点得3分)
(2)、绘制中心城区与周围郊区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2分)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画法。
(3)简述有效减小中心城区和周围郊区的温差可采取的措施。(4分)
解析:减少减小中心城区和周围郊区的温差,从几个方面考虑,改变城市的下垫面,减少城市的热源,减少城市的保温效益,增加郊区的工业。
答案:(4分)在中心城区建设绿地公园,增加中心城区植被覆盖率;(1分)增加中心城区的河湖水域面积;(1分)在中心城区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1分)污染性工厂外迁出中心城区。(1分)
3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州老城区建筑密度较大,地面硬化彻底,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雨季常出现较严重的内涝。近年来,郑州城市规划理念有所变化。郑东新区CBD的规划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利用此处原有的大片鱼塘,北引黄河水,南借南水北调长江水,把郑东新区CBD打造成了一座龙湖、龙子湖、如意湖、东风渠、金水河、熊耳河、魏河等河湖沟通的北方“水城”(图11)。
(1)、从水循环的环节角度说明郑州雨季降水的水汽来源。(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循环的环节与具体实例的结合,属于知识运用的考查。
答案:(2分)海洋(太平洋)水汽经过蒸发,通过东南季风输送至此;(1分)当地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蒸发进入大气;当地植物蒸腾作用将水汽释放到大气。(1分)
(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走访了老城区与市郊农村地区民众,记录了他们对当地水循环过程的直观感受。结合访谈内容,分析老城区与郊区水循环过程的差异。(2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实例,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2分)老城区地面硬化比重大,植被覆盖率低,下渗较弱,降雨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1分)郊区农田、绿地较多,下渗较强,降雨很快通过下渗补给地下径流。(1分)
(3)、分析郑东新区“水城”建设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3分)
解析:本题考查某一要素的改变,(类似于修水库)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3分)较多人工湖,可容蓄雨季降水,减轻内涝;(1分)湖泊较多,蒸发增大,空气湿度增加;(1分)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提升地下水位。(1分)
(4)、看到郑东新区建设的成功,有民众建议将“水城”方案推广到整个郑州市区,但也有专家指出在北方建设大规模的“水城”并不明智。请你简述北方地区不适合建设大规模“水城”的原因。(3分)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大规模建设“水城”的弊端。从蒸发、下渗、水资源紧张,盐碱化进行分析。
答案:(3分)水面的大幅增加,会加强蒸发,消耗地表水,加剧冬春季节的干旱;建设大规模的“水城”会对加剧水资源的消耗,加剧生活、工农业用水的紧张;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不足,需要引河流水进入“水城”,加剧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水城”建设提高地下水位,可能造成区域土地盐碱化。(任答3点得3分)
3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多年存在并沿地表向低处运动的天然冰体,其运动速度缓慢,多数难以在短时间内察觉。高山冰川常在其滑动的前端形成向下延伸的冰舌。为了解冰川的运动规律,该研究团队于年在该冰舌上做了14个标记点。年前去查看时发现14个标记点的位置有所变化(如图12b),并且冰舌前端有一条垄状体。年前去查看时发现14个标记点的位置再次变化(如图12c),而且垄状体比年时又多了一条(如图13)。图12为年、年和年标记点及冰舌前端位置示意图。图13为年冰舌及其前端景观示意图。
表2是该研究团队在-年间做的研究记录表,请你结合图文材料补充完整。(6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6分)①南②南③中间④中间⑤后退⑥升高
(2)、说明冰舌前端垄状体的形成过程。(4分)
解析:本题考查某种地理事物(垄状体)的形成过程。此类题经常会考到。
答案:(4分)冰川运动时搬运大量泥沙、石块,(1分)在冰舌前端海拔较低、气温升高,冰川融化,(1分)泥沙石块失去推动力在此堆积,(1分)冰舌前端长期在此,日积月累,形成垄状体。(1分)
3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当海面水温在26-27℃以上时,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图14为对中国东南沿海产生严重影响的台风登陆次数(-年)统计图和台风结构示意图。
(1)、说出我国台风登陆次数的时空分布特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某种地理事物(我国台风登录次数)的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2分)时间:夏秋多,冬春少;(1分)空间:东南向西北减少,沿海向内陆减少。(1分)
(2)、简析从台风外围向台风眼区天气的变化。(2分)
解析:天气变化包括阴晴、风雨、云层、气温的变化。从外围到中心的变化过程。考查的是图文转换能力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2分)外围大风区从外向内气压梯度增大,风速增加;旋涡风云区,云系增厚,形成最强烈的降水;台风眼区,气流下沉,无风、少云和干暖。(任答2点得2分)
(3)、根据热力环流和风形成的原理,说明台风的形成。(3分)
解析:本题考查某种地理事物(台风)形成的原因。用地理专业语言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答案:(3分)热带、副热带洋面因强烈升温加热近洋面大气,形成强烈上升气流,(1分)近地面形成水平低压,并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四周气流辐合旋转流向低压中心,(1分)因洋面摩擦力较小,近地面的风在低压中心附近偏转90度,进而围绕低压中心旋转上升形成热带气旋,(1分)随着热带气旋不断发展,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时台风形成。
(4)、简述台风对沿海城市的危害。(3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台风)的危害。
答案:(3分)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1分)暴雨会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1分)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1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08.html